找到相关内容314篇,用时4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谈法相唯识的

    变为琉璃、舍宅、水、脓血的差别。第三种“自性”,约缘起法说明,缘起而存在的一切法,即无有自性,无自性故名。这是大乘中观师的义。   溯阿含以来,部派论师,大乘经论,无不谈,最简单的分类:与他是法法当体是,如众生所执的常、我我所。佛说:“常,我我所。何以故?性尔故。”他,如小经说“鹿子母堂”,因为里面没有牛羊等的存在,所以名。大乘唯识论所谓却遍计所执,而所...

    超定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65742679.html
  • “阿赖耶识”和“如来藏”杂说

    ,认为如来藏“实有”,和中观应承派的“中观见”说法不同,宁玛派认为“中观他见”高于“中观见”,但他们的“实有”,和刀笔吏的“实有”,简直天差地别,根本不是一回事。其中义理深微,只怕刀笔吏这种...理论之一,并非堪布的发明,但这个小刀竟然用经文中对性“行相”的描述来证明“离一多因”是错误的,简直荒唐之极,中观应成派和续派都是继承龙树菩萨真实意诣的学派,于是这家伙最后连龙树菩萨也否定了。  ...

    老梵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20948189.html
  • 僧肇是怎样解“”的

    无,故能齐天地为一旨,而不乖其实。镜群有以玄通,.而物我俱一。物我   俱一。故智无照功。不乖其实,故物物周,故经日:圣智无知。以虚空为相,诸法   无为,与之齐量也。故以智,-而于有者,则即有而矣。岂假屏除,然后为   乎?上空智,下也。直明法,无以取定,故内引真智,外证法也。   魏晋时代,玄学思潮先是何晏、王弻的贵无思想流行,从何晏的“天地万物皆以...

    黄夏年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5167654.html
  • 之探究(四)

    的「」(或作「相」或「共相」),分立为「」与「共相」──二。原有的「散」(或作「无散」或「散无散」),分立为「散」与「无变异」──二。这样,十八就演化为二十。「中... |无际 |无际 |无际  散 | | |散  | |散无散 |  |无散 | |无变异  本性 |本性 |本性 |本性  | | |  共相|相 |共相 |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14840885.html
  • 朱熹理学与佛学之交涉

    义耳。何则?一切诸法,缘会而生;缘会而生,则未生无有,缘离则灭;如其真有,有则无灭,以此而推,故知虽今现有,有而性常;性常,故谓之性,性故,故日法性;法性如是,故日实相,实相无,非推之使无,故名本无。”[注十六]因此,“性”指缘起所生之物无实相,性常,亦即无恒常不变的特定本性或自性。  朱熹的本体论采理体气用的理本论,理气不杂不离,理规范气,气依傍理而起宇宙生成论意义的实际生灭...

    曾春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93545396.html
  • 僧肇对动静问题的辨治──<物不迁论>析义

    诸法,缘会而生。缘会而生,则未生无有,缘离则灭。”认为世间一切事物、现象都是因缘聚散而有生灭的认识观点。二、性观:认为万物因缘而有,而无所谓的实体、本体,“以此而推,故知虽今现有,有而性常。…故谓之性”,佛法中即称此虽实际存有而其性“”──本身即的特征为法性,“法性如是,故曰实相。实相无,非推之使无,故名本无。”三、不有不无观:不论“本无、实相、法性、性、缘会,一义耳”,都只是因应...

    孙长祥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452246123.html
  • 觉囊派教法史(1)

    随顺末次转法轮的中观师在西藏出现后,在吉祥森林王修行处建立法基寺院,从此发展出的执持了义修行传承的教法即是觉囊派,或者说在西藏弘传的大手印、大圆满、中观三派之中,觉囊派执持中观、他空中的他见。 ...自立之物,色身等为外境,为声证贪入之基,相未成,诸法非实有,真性为,犹如虚空,胜义圆成法性一切相,恒常没有变化,以此讲说,使徒众依各自的心量知道如何能掌握。这样,二谛的安立是佛在三转法轮中逐渐讲述的...

    阿旺·洛追扎巴著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947735.html
  • 释恒清著:《宝性论》的研究(2)

    藏之内容和  意义为何。如来藏系的经论虽有自己的解释,但是后代论师,尤其是  前面所提到西藏佛教的“派”和“他派”,对如来藏义  都有深入的探讨。(注168) 基本上,如来藏思想对初期大乘...乱意者(sunyataviksiptacittaka)。一  般堕身见的凡夫,执持五阴身实有,不能得见“法界藏”,非其行境  。颠倒见众生不见“出世间藏”、“法身藏”,乱意者不能得“  性清净藏...

    释恒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40448457.html
  • 鸠摩罗什思想研究

    “非有人也”即“法无我”(法)。“无我”乃指万物均无独立之实在体,计有两类:(一)人无我,系指人由五蕴假和而成,并无恒常自在之主体。(二)法无我,认为事物均由因缘和合而生,不断变迁;无恒常坚实之...会生,假会而生,则病无自性。实则谙法性,既无体,亦无定相。罗什云:  法无定相,相由惑生,妄想分别,是好是丑,好恶既形,欲心自发,故为欲本也(注 31 )。  宇宙万物并无恒常不变之相,然世人...

    刘贵杰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093254813.html
  • 《肇论》略释

    若法是实有,应无有灭。今法既随缘离而灭,可知非是真有。中观说:“法若实有,则不应无。”   “以此而推,故知虽今现有,有而性常。性常,故谓之性。”   既现有之法,但缘会而生,当体即,非缘灭...也。无相故,故名实相。   “实相无,非推之使无,故名本无。”   此句是说,缘会之法,当体原,如镜中像,本来如是,非作意推之方无,故称此实相为“本无”也。   “言不有不无者”   此两句是说...

    张秉全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8120254979.html